close

中國時報【許素惠/雲林報導】

雲林縣褒忠鄉的花鼓陣名聞遐邇,同是早年農閒娛樂的布馬陣卻被遺忘。三年前,發源地雲林西螺埔心僅存的老師父脊椎受傷,再也舞不動布馬,地方驚覺再不傳習不行了。於是,媽媽帶著孩子、哥哥牽著弟弟、妹妹跟著姊姊,「好西螺少年布馬陣」開始「搖擺」街頭。

即便已習藝三年,好西螺少年布馬陣廿名團員仍未學完所有技藝,但人馬合體、船夫、娘傘,搖晃、擺動前進,生動誇張的肢體表現勝過千言萬語,逗得旁人呵呵大笑,小朋友更拍手叫好。

溪義文教工作學會理事長楊惟智也是農村再生顧問師,三年多前輔導西螺安定社區營造時,意外發掘前社區理事長陳金德的女兒陳映慈從小就學習布馬技藝,下腰、咬錢、操演布馬、轉娘傘,藝陣技藝都難不倒她。

楊惟智進一步了解,西螺埔心是布馬陣發源地,是全台獨一無二、也是雲林引以為傲的傳統技藝,卻少為一般民眾知悉,目前僅存樂安堂仍在表演中。

「孩子常玩的騎馬打仗,其實也是由布馬陣演變而來」。陳金德說,布馬陣和現在流傳的牛犁、車鼓劇一樣,多起源於農閒時節歌舞,與生活體驗息息相關,多為即興創作。原始形態以竹為馬,因此被稱為「竹馬戲」。後來用竹子作骨幹、糊上紙,稱作「紙馬陣」,又因紙製品容易破損,改紙為布。小時信手俯拾一根竹子,夾在胯部便成馬。

七十歲的程登賢是樂安堂最後一位老師父,楊惟智找到他,希望他能挑起傳統陣藝啟後的重責大任。奈何程師父脊椎受傷,再也舞動不了,被迫收兵,他逗趣活潑的船夫丑角成為絕響。

老成凋零,地方復興布馬陣的決心並未動搖,學會招兵買馬,楊惟智帶著才三歲的小女兒拋磚引玉,社區學童、國、高中少年兄接著加入,大學生也不缺席,昔日農閒歌舞歡樂的景象又回來了。「真好!真好!」感動不少阿公、阿嬤。

熱門關鍵字: wii遊戲片專賣店 可薇情趣用品 wii遊戲片 情趣用品 熱門關鍵字: 硬久久健康網 wii遊戲片專賣店 壯陽秘訣 wii遊戲片光碟 熱門關鍵字: 情趣用品 wii遊戲片專賣店 情趣用品專賣店 wii遊戲片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hzkux 的頭像
    thzkux

    thzkux的部落格

    thzk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