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報【喜緣/台北市】
編按:本版日前刊登張士仁作者文章〈祖國來客〉,有讀者來文,對「祖國」一詞,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。
日前看到《旺報》刊載台灣人看大陸〈祖國來客〉一文,提及近代中國國力的崛起不容小覷外,面對兩岸之間的議題也以宗祖關係為定位,我除了針對部分觀點表示認同外,也提供部分意見交流分享。
近年來有幸參與幾次大陸官方高規格的參訪團接待,欣賞了中國國家建設與名勝古蹟等精華成果,對於中國快速的經濟起飛,與問鼎世界強國的實力可說是眼見為憑。
我近幾年結識不少大陸友人,互動中有些深刻體會,基本上受過高知識教育的大陸友人,對於兩岸之間的問題總會保持高度理性,言談會避免碰觸高度敏感性的政治議題。然而,我親身在內陸與非沿海市民接觸時,大陸民眾對於台灣的好奇與判斷就顯得質樸也直接坦誠了,「什麼時候要回歸祖國阿?」、「我們本一家人,歡迎回家阿!」,這在對岸是人人堅信的一個立場,相信是因為台灣50多年來的用心建設,在中國人民心中有進步、繁榮、人人安居樂業的美好形象。且台灣傲視亞洲及全世界的人民素養與創意能量,更是當今起飛的中國仍然無法取而代之的軟實力,可想而知對岸對於寶島的欣羨與重視之情。
大陸與台灣社會,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蘊,在對岸仍嚴格管制媒體與異己思想的氛圍下,過度傾向經濟建設發展的大陸,面對發展趨平穩和諧的台灣社會,不可否認地存在主觀占有的欲望,是值得我們謹慎應對的。
我認為,台灣有良好的多元文化,也傳承了優良的中華文化道統,卻因時空因素而缺乏自信。面對未來,兩岸更密切的互動交流已是不可避免的潮流。我也認為不用因噎廢食,只要應知己知彼,面對所謂的「祖國來客」,除了應有的接待禮儀外,更應該加強展露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,而不是為了屈就眼前小利,而甘願讓人大吃豆腐,放棄台灣50多年累積出的進步水平。我也相信,真正優秀的國家絕不只是經濟實力傲人而已,真正富強的國家不需槍桿砲管也能近悅遠來,對比當今現況顯然兩岸還有一段路要奮鬥。
我至今仍把握每一次的機會,讓對岸友人聽見來自台灣最真切的期盼,期盼兩岸都能進步與和平,也期盼「祖國」的口號,有一天能不再是一廂情願的霸道說詞,而是一種共同的驕傲。






